PBS材料增黏扩链剂
目前PBS材料增黏扩链剂主要有环氧类、异氰酸类、酸酐类和噁唑琳类,比如二异氰酸酯、N,N,-亚乙基脲(EU)、1,3-苯撑-双(2-噁唑琳)(BOX-210) 等。
PBS材料增黏扩链剂扩链后的分子中含有苯环等不可降解成分,影响了材料的降解性能,并且有些扩链剂不能在挤出成型过程中完成扩链,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PBS材料增黏扩链剂扩链后聚酯的分子量增大,特性黏数上升。聚酯黏均分子量的增加,可以通过特性黏数的增加直观地表达出来。并且聚酯的大部分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都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聚酯分子量的大小决定了它的综合性能,进而决定了其应用领域。
JIN通过将不饱和聚合物MA导入到PBS中,分别用过氧化苯甲酰(BPO),BPO/二甲基乙酸乙酯作引发剂,在双键上反应,从而得到了均聚物PBS的扩链产物,其数均分子量最高可达2.7×104。实验表明,扩链后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熔点和结晶度下降,机械强度下降,降解性也因扩链反应的发生而大大下降。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曾建兵等人以数均分子量为6350g/mol的端羟基聚L-乳酸(PLLA-OH)与数均分子量为10500g/mol的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OH)为预聚物,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扩链剂,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分子量高达3×105g/mol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酯氨酯(PEU)。
实验研究了异氰酸根与羟基比例对扩链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氰酸根与羟基比例为1:1时扩链效果最好,PEU分子量最大;且PEU分子量随着预聚物中PB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05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且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Xc)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上升趋势,tanδ增大,内耗峰宽逐渐变窄,当添加量为30%时,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1232%,说明此时结晶度降低,共聚物的柔性增强,从而使断裂伸长率提高,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说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4,4'-亚甲基双(2-甲基-6-乙基苯胺),扩链剂固化剂MM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英文名称:4,4'-Methylene-bis(2-methyl-6-ethylaniline)
CAS号:19900-72-2
分子式: C19H26N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改性研究。与普通塑料类似,PBS既可与其他生物降解塑料或非生物降解塑料共混,也可与碳酸钙、纳米粒子等无机填料以及淀粉、纤维素等天然材料共混,相应的文献屡见报道。
PBS与普通塑料共混既可以提高PBS的机械性能,又可以降低其成本。例如,北京化工大学的高明等将PBS与芳香族聚酯PET共混,在较高温度及氮气保护下使其熔融,并在混合阶段抽真空促进酯交换反应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混提高了两种聚酯的相容性,便于生产和加工。
又如,北京工商大学吕怀兴等人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PBAT是一种芳香族聚酯,是由对己二酸、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聚合而成的二元共聚酯,既具有芳环的韧性,又有长亚甲基链的柔顺性,能够改善PBS的脆性并提高其加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BAT的加入能够降低共混物的熔体流动性,提高了熔体强度,有利于吹塑和流延加工工艺的实现。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简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像浇注型聚氨酯(液体)和混炼型聚氨酯(固体)一样,具有高模量、高强度、高伸长率和高弹性以及优良的耐磨、耐油、耐低温、耐老化性能等。
其与混炼型和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相比,化学结构上没有或很少有化学交联,其分子基本上是线性的,分子中含有较多的强极性基团(如酯基、醚基、氨基甲酸酯基、脲基、缩二脲基及脲基甲酸酯基等),这些基团分子间存在着强的作用力和氢键形成物理交联。
所谓物理交联是指在线性聚氨酯分子链之间,存在着遇热或溶剂呈可逆性的“连接点”,即对热和溶剂具有可塑性和可溶解性,它不是化学交联,但起着化学交联的作用。因此,称其为热塑性聚氨酯。物理交联理论是1958年由Schollenberger C.S. 首先提出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物理交联的作用,聚氨酯形成了多相形态结构,聚氨酯的氢键对其形态起了强化作用,并使其耐受更高的温度。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