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化型扩链剂
B61聚醚用己二酸扩链引入羧基官能团,然后用三乙撑四胺、D-山梨醇、D-木糖、季戊四醇等对扩链产物进行支化,合成了若干支化型扩链剂。
测定支化型扩链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官能团,分析支化型扩链剂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测定改性产物的界面张力,分析界面张力与破乳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61聚醚经扩链后,对某些原油的破乳能力有所提高,破乳能力与界面张力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明显的对应关系;扩链破乳剂支化后破乳能力进一步增强,多胺类支化剂优于多元醇支化剂。
目前,国内外对破乳剂的研究主要是以非离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为主,对其进行改性,其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复配等。其中,采用扩链方法改性时,一般以二元羧酸或二聚脂肪酸作扩链剂,也有用2-丁烯二酸、苯二酸作扩链剂,还有用四丙烯琥珀酸酐作扩链剂的,都取得了很好的破乳效果。 支化破乳剂一般采用含多个活性氢的起始剂和接枝等方法制备。笔者所述采用多胺和多元醇支化方法尚未见报道。
对破乳机理的研究表明,W/O型原油乳状液的界面膜强度较大,这使原油中的水珠在碰撞后不易破裂,乳状液较稳定,所以界面膜的破坏是破乳的关键所在。高分子破乳剂(特别是支链型的高分子破乳剂)在界面上取代原来的乳化剂后形成的吸附膜不紧密,保护作用差,有利于W/O型乳化原油的破乳。
Taylar等认为,破乳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界面膜的粘度。Wasan等认为,破乳剂在液滴中的浓度必须足够高以满足其在界面的分散,破乳剂界面吸附越多,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对破乳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界面活性应超过界面张力梯度,但降低界面粘度的能力与破乳效果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Urdahl等认为,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聚合物对油水界面有强亲和性,不可逆吸附在界面上,完全或部分置换成膜物质;聚合物有絮凝作用。
4,4'-亚甲基双(2-甲基-6-乙基苯胺),扩链剂固化剂MM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包装: 25kg/桶
胺值:390-408 KOH mg/g
丙酮不溶物:无
总氯:10ppm以下
纯度:98.0%
Berger等提出破乳剂在水相的分配系数(Kp)这一概念,Kp=cw/co,即分配系数为破乳剂在水、油相中的浓度比,Kp>1表明破乳剂亲水性好,Kp<1表明破乳剂亲油性好,Kp=1表明破乳剂界面活性最高,聚集能力最强。
对O/W型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发现,不同破乳剂有不同的破乳机理:
(1)电解质主要是通过减小油珠表面的负电性和改变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而起作用。
(2)低分子醇是通过改变油、水相的极性(使油相的极性增加,水相的极性减小),使破乳剂移向油相或水相,而起破乳作用。
(3)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乳化剂反应(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不牢固的吸附膜(有分支结构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抵消作用(油溶型表面活性剂)引起破乳。
(4)聚合物主要通过聚结机理起破乳作用。 笔者研究了线形B61聚醚经扩链并支化改性后对原油的破乳效果。
通过界面张力的测定,分析了B61聚醚结构与破乳活性间的关系和破乳机理。
扩链剂对聚氨酯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合成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扩链剂为含羟基或氨基的低分子质量多官能团的醇类或胺类化合物,常用的醇类扩链剂有1,4一丁二醇(BDO)、1,6一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DEG)、三甘醇、新戊二醇(NPG)、山梨醇、二乙氨基乙醇(DEAE)等。胺类扩链剂有MOCA和用甲醛改性制得的液体MOCA、乙二胺(DA)、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HPA)等。还有氢醌一二(β一羟乙基)醚(HQEE),用作聚氨酯胶黏剂的扩链剂,其产品耐热性、硬度及弹性都高于一般所用的扩链剂。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