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齐聚物扩链剂
以合成理论数均分子质量为2174g/mol的BATB/BPADA聚酰亚胺齐聚物为例: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1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聚酰亚胺齐聚物扩链剂、BATB115681g(415mmol),BPADA115615g(3mmol),NMP16mL。
室温搅拌6~12h后,加入用1mLNMP溶解的MA013089g(3115mmol),室温下继续搅拌6~8h后,加入脱水剂乙酸酐113mL,聚酰亚胺齐聚物扩链剂,升温到60℃,聚酰亚胺齐聚物扩链剂反应6h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无水乙醇中,得到沉淀物。
所得沉淀物先后经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后,真空干燥即得淡黄色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产率7716%,记为S-2K。不同理论分子质量聚酰亚胺也由以上方法合成,其中分 子质量为3840、5506、7172、9671的BPADA-BATB分别记为S-3K、S-5K、S-7K、S-9K。
树脂的热固化及其2L-FCCL的制备。将S-2K、S-3K、S-5K、S-7K、S-9K的齐聚物粉末溶解于NMP中,按一定比例添加BBA混合溶于极性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25%的溶液,分别在干净的玻璃板和厚度为35μm的铜箔粗糙面上涂覆一定厚度的液膜。按照以下升温程序除去溶剂并固化:80℃/2h+120℃/2h+150℃/1h+180℃/1h+220℃/1h+240℃/1h+260℃/1h。所得无胶型挠性覆铜板FCCL分别标记FCCL-2K、FCCL-3K、FCCL-5K、FCCL-7K、FCCL-9K。
特性粘度用毛细管内径为015~016mm的乌氏粘度计,在(30±015)℃的恒温条件下,浓度为015g/dL的NMP中测试,用程镕时一点法[η]=2(ηsp-lnηr)1/2 /c求得。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在BRUKERVERTEX70红外光谱仪上进行,采用KBr压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在MERCURY-VX300型核磁共振仪上测得,DMSO-d6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在WATERS1515/2414凝胶渗透色谱仪上进行,聚苯乙烯为标样,NMP为流动相。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采用DiamondDSC6300。
热重分析(TGA)测试采用DiamondTG-DTA6300型热重分析仪进行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在RGD型电子拉力机上进行测定,拉伸速度为100mm/min。耐锡焊性测试采用调温锡炉进行测试。
化学名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
分子量:1238
CAS No.:54667-43-5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性能及用途: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为液体,因此可在室温下与预聚体混合,浇注和硫化,它可作为TDI和MDI体系的扩链剂,也可作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柔性改性剂。应用领域包括浇注、涂料、黏合剂、密封剂和喷涂体系,由于它的易加工性,决定了它特别适用于现场加工。XYLINK P-1000的室温硫化体系与MDI/二醇热硫化体系相比,不仅操作工艺简单,而且性能优于后者。另外在室温下硫化所得到的弹性体的收缩率低,这也是该扩链剂的一大特点。
聚酰亚胺树脂结构表征。红外表征:取适量的S-2K试样单体粉末,制成KBr压片,在BRUKERVERTEX70红外光谱仪上测定FTIR谱图。
S-2K试样的FTIR特征吸收峰波数(cm-1 )为:1777(C==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721(C==O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378(亚胺环C—N伸缩振动吸收峰),745(亚胺环C==O的面外伸缩振动吸收峰),691(马来酰亚胺环双键上C—H面外弯曲伸缩振动吸收峰)。
核磁共振表征:取适量S-2K试样单体粉末,溶解于DMSO溶剂中,测定其谱图,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叔丁基的化学位移(11358),双酚A二酐上的异丙基质子的化学位移(11712),马来酰亚胺环双键上氢的峰(71171)。
特性粘度及分子质量。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其特性粘度也随着增大。理论分子质量为5506的聚酰亚胺齐聚物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结果表明其数均分子质量为5105,与理论值接近。
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400℃以上 ,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部分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 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属F至H。
根据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聚酰亚胺可以分为脂肪族、半芳香族和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根据链间相互作用力,可分为交联型和非交联型。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上世纪60年代,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 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