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使用量
当前,全球阻燃剂使用量在各类塑料助剂中仅次于增塑剂而居第二位。根据多来源的数据综合分析,全球2008年阻燃剂使用量量约1950Kt。在2008~2014年间,全球阻燃剂使用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9%。
美国、欧洲、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韩国等)是阻燃剂的四大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2005年分别为38%、33%、11%、18%;2008年分别为34%、29%、10%及、27%。即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这一市场的FR用量是增长最快的,所占市场份额3年间增长了9%。
阻燃剂的用量与塑料的用量及塑料中阻燃产品的比例密切相关(80%~85%的阻燃剂系用于塑料制品),全球的塑料消耗量,2005年及2010年分别为2.3×105kt及2.95×105kt,这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1%。即使塑料中阻燃产品的比例维持不变,全球阻燃剂的用量也将保持约5%的年平均增长率。销售金额的增长率大于用量的增长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阻燃剂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随着阻燃材料的无卤化,阻燃剂的结构会有所调整,即有可能采用一些售价较高的阻燃剂。
为了直观的反应目前我国阻燃工业的情况,阻燃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通过对电子商务网站上的注册用户进行分类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国内从事阻燃剂、阻燃材料及制品生产、贸易的企业约为16,300家。
其中生产类企业约为11,770家,约占企业总数量的72%。其它类型的企业为经销批发、招商代理、商业服务等经营模式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量的28%。这些企业多分布在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而内陆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较少。
国内这类企业数量超过1850家,其中包含着规模较大的国内知名企业,也有产品种类单一的小型企业,所生产的阻燃剂涵盖面广,分布情况与国内阻燃相关企业的类似。
磷酸三乙酯|阻燃剂TEP产品基本信息
水份 %:≤0.20
色度 (APHA):≤ 20
含量 (GC%): ≥99.5%
酸值 (mgKOH/g):≤0.05
比重 ( 20℃/4℃) : 1.069-1.073
折 光 率 (nD20): 1.4050—1.4070
原材料:以三氯氧磷和乙醇为主,两步酯化法合成。
磷酸三乙酯包装方式:净重200KG/镀锌铁桶(一个小柜打托装16吨)、1000KG/IB桶(一个小柜装18吨)或23吨ISOTANK。
磷酸三乙酯|阻燃剂TEP产品用途
磷酸三乙酯为高沸点溶剂,橡胶和塑料的增塑剂,也是催化剂.也用作制取农药杀虫剂的原料.以用作乙基化试剂,用于乙烯酮生产。
(1)催化剂:二甲苯异构体催化剂;烯烃的聚合催化剂;制造四乙基铅的催化剂;制造碳化二亚胺的催化剂;三烷基硼和烯烃的置换反应催化剂;用乙酸高温脱水制造乙烯酮的催化剂;苯乙烯同共轭二烯类化合物聚合用的催化剂;如果在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合时使用则有防止纤维变色的作用。
(2)溶剂:硝酸纤维素及乙酸纤维素的溶剂;用保持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寿命的溶剂;氟化乙烯分散用的溶剂;作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的固化催化剂的过氧化物剂及稀释剂。
(3)稳定剂:氯系杀虫剂和稳定剂;酚醛树脂的稳定剂;糖醇树脂的固体剂。
(4)合成树脂方面:二甲酚甲醛树脂的固化剂;壳型塑模所使用的酚醛树脂的软化剂;氯乙烯的柔软剂;乙酸乙烯聚合物的增塑剂;聚酯树脂的阻燃剂。
(5)磷酸三乙酯(阻燃剂TEP)为高沸点溶剂,橡胶和塑料的增塑剂,也用作制取农药杀虫剂的原料,用作乙基化试剂和乙烯酮生产。在日本,该品的70%用于催化剂。
值得一提的是,江浙一带以磷系阻燃剂企业为主,山东则以溴系阻燃剂为主,广东阻燃剂的品种较多。另外,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在网站进行商业注册,因此实际的企业数量要更多。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业集团都设立了阻燃剂和阻燃材料的科研实验室,中国阻燃领域的科研能力日渐增强,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据截止至2012年初的不完全统计,国内阻燃领域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比较活跃的科研机构超220个,其中高等院校71所(占32%)、研究院所62个(占28%)、公司企业89个(占40%)。这些科研机构为我国阻燃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国内各类阻燃材料的专利进行分类统计,国内各类阻燃通用塑料的专利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阻燃PP的专利数最多,这与通用塑料制品的产量一致。国内阻燃工程塑料中,阻燃聚酯的专利数较多且随年份波动较大,而阻燃尼龙的相关专利则较少。
国内阻燃环氧树脂的专利数量也是在逐年增长的。从图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国内阻燃制品的相关专利数量明显增加。这些现象说明国内自主研发阻燃制品的能力正在不断壮大,利于我国阻燃工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阻燃剂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2004年间,依赖电子设备和汽车等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阻燃剂年均消费增长率是全球的4倍,超过20%。
2007年我国阻燃剂的年产量约为2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24万吨/年。伴随国内市场的发展,我国阻燃剂生产商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也逐步成长,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